简说中华姓名的由来姓的起源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 ,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对于“姓”,《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 ,因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这个解释说的是 ,“姓”是个形声字,其中的“生”只是表示读音,意义是从“女 ”得来的 ,“姓”的本义可以理解为: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的共同标志。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 ,如:姜、姚 、姒、妫、赢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 ,当我们读到“炎帝列山氏,姜姓 ”以及“黄帝轩辕氏,姬姓”时 ,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 ,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 ,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对于“姓”的含义 ,古人有过很多的解释。《玉篇•女部》说:“姓,姓氏 。 ”毛传云:“同姓,同祖也。”《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医生以赐姓。”这表明“姓 ”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其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 ,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杜预注云:“立有德以为诸侯,因其所由生以赐姓。”《绎史》引《三坟》说:“男女媾精 ,以女生为姓。”
上述说法与解释有共同之处,“同姓 ”“同祖”“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由生以赐姓 ”“以女生为姓”,应该是说明“姓”的含义最初是与女人生子的现象密切相关的 。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估计 ,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在原始蒙昧付代,各部落 、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 ,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 、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 、已、任、吉、字 、曹、祁、坛 、姜、董、偃 、归、曼、芈(楚姓) 、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或与女性有关 。所以 ,人们估计,姓的产生可能源自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研究者又从《说文解字》 、《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 ,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多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 ,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绝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
最初 ,姓是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 ,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夕卜,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 ,为姬、酉 、祁、己、滕 、任、荀、哉 、僖、姑、儇 、依12姓,其中有4人分属2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 、秃、坛、曹、斟 、芈等8姓 ,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 ,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时出现的。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都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 ,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 、顾、温、董 、豢龙等氏 。商王室为子姓 ,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 、萧氏等13个氏。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 。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 、风、赢、己、任 、祁、字、曹 、董、姜、偃 、归、曼、熊 、隗、漆、允等22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 ,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 、宋子,齐、宋为国名 ,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 、栾为夫家国、氏名 ,字、祁为女子本人的姓 。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 、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 ,另立门户 。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答应,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
关于姓的产生 ,还涉及我国上古社会的赐姓氏的制度。《左传•隐公八年》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说明在上古社会姓和氏与土地一样,往往也都是赏赐品。《国语•周语》说:“皇天嘉之 ,柞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日有夏……一柞四岳国 ,命以侯伯,赐姓日姜,氏曰有吕……”这里 ,禹本是黄帝的玄孙,因治水有功,所以赐姓为“姒” ,氏为“有夏 ”;四岳辅佐禹也有功,所以赐姓为“姜”,氏为“有吕”。但所赐的姓既非黄帝的姓 ,也不是赐姓者的姓 。可见,早期的赐姓只是答应被赐者建立一个独立的家族,此时赐姓也一般坚持“因生赐姓 ”的老原则。西周推行分封制后,赐姓氏的制度起了较大的变化。当时分封的诸侯 ,有的赐以国姓,有的则为异姓 。如鲁、晋、郑 、卫、虞、虢 、吴、燕、巴 、随等都赐以姬姓,即与天子同姓。值得注意的是 ,在宗法社会里,血缘关系是一张控制国家、统治人民的罗网。分封同姓诸侯,其本质目的是为了建立护卫周王室统治的屏障。其他异姓诸侯如齐为姜姓 ,这是神农炎帝的姓;秦为赢姓,这是少昊氏的姓;宋为子姓,这是契的姓;越为姒姓 ,这是禹的姓,都是些古老的族号 。分封异姓诸侯,继承古老族号 ,按儒家说法,就是“兴灭国,继绝世”,实际上是笼络人心的做法。赐姓制度一直被延续下来 ,贯穿着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多赐国姓,也赐异姓 ,赐姓权力又始终牢牢集中于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者手中。
本文链接:https://jubuju.cn/jian-shuo-zhong-hua-xing-ming-de-you-lai-xing-de-qi-yuan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