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 ,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 ,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 。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 ,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 ,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 ,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 ,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 ”或“不禄”。
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共同点,男子的结发妻子叫“元配” ,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 ”,所娶如系改嫁之妇,则称“继娶” ,不能有一点混淆 。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鄙视。
修谱
“谱以传信,犹史也”(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 ,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 、繁殖、荣衰升沉 。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 ,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充满着一派庄重与欢乐之情,祭奠场面的郑重 ,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大方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 ,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 ”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 ,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要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 ,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 ,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 、忠、信、礼 、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 。
这种修谱的神圣性 ,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 ,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登山坐势论”(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初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自校对 ,以免出现漏误 。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 ,其余尽皆焚毁,防止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 ,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白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对 ,在祀祖的日子里,各房携谱人祠,看是否有损坏和缺失 ,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年),此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 ,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办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 ,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 。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 ,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草稿者负责。修谱费用 ,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污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 ,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 。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 ,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谱序
找名人为族谱写序 ,是修谱者的常见做法,目的是为了提高该姓氏的知名度 。族谱序的文字要求尽量优美,叙述内容绝对真实。序文可长可短 ,主要概述该姓的历史渊源和繁殖生息。的经过,一般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还要对该姓做出适当颂扬 ,以使其后人感到荣耀 。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为陈姓族谱做过序,其中云:“陈氏先出妫姓侯国,自帝舜之后 ,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赖之 ,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短短几句话便说明了陈姓的渊源所自。在叙述陈姓历史名人时又说:“千流万派 ,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 。其名最著者 ,莫如太邱先生宴(即东汉陈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 ,凤毛麟角,岂虚语哉1元芳子群,美才懿行 ,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灵涂炭,相机观变 ,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 ”这一段话把陈宴及其子元芳 、季芳、孙子陈群、南朝陈国的创立者陈霸先,一一作了颂扬 。这些颂扬都接近真实而不离谱 ,既使陈姓后裔看了受到鼓励,又使外姓人看了觉得可信。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 ,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 ,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 ,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 、远近、贫富、贵贱 、智愚贤不肖之分?”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