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的方法与技巧之姓氏
在我国的姓氏中,存在明显的意义,所以在起名时应回避内容所引起的反面意思。
①意义明确型 如:王、陈、周 、徐、孙、高 、何、郭、罗 、谢、萧、程 、傅、丁、余 、戴、夏、姜、范 、方、陆、孔 、崔、康、史 、顾、万、段 、汤、黎、易 、常、武、乔、贺 、赖、文共37姓 。其中王、孙 、罗、郭、谢 、萧、傅、姜 、段、易、赖等姓起名时通常不惜用姓氏的语义。
②语义不具体 、不明确、不易把握类。 如胡、唐、曹 、袁、邓、许 、曾、彭、吕 、苏、卢、蒋 、魏、阎、杜 、任、寥、邹、邱 、侯、邵、尹等 。
③形象具体 、鲜明型
如:李、张、杨 、黄、朱、林 、马、叶、钟 、海、汪、田、牛 、熊、金、钮 、栗、白、毛 、江、龙、雷 、钱等姓。其中的“毛”、“熊”等姓 ,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字。
④起名时通常可以用谐音转化意义的形式出现的类型
如:刘一留、流,宋一送 、颂,赵一照、兆、罩 ,吴一无、毋 、梧,梁一粱、良、凉,冯一逢 ,于一鱼 、余、娱,沈一沉,贾一甲、价 、假 ,潘一盼、攀,姚一遥、摇,谭一谈 、弹 ,郝一好,秦一勤、擒,孟一梦,薛一雪、学 ,郑一正 、诊,韩一寒、含,龚一共等19姓 。
这些姓氏的谐音、转化意义往往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 、爱好进行选择。
谐音型姓氏的构词能力显然不比以上两类姓氏,而且它们的实际使用意义、转化意义往往具有不稳固性。有时用谐音转化意义,有时又用本义或另一种谐音转化意义 。使用时应该把握时机 ,不要太死板。
如梁丰,显然是取谐音“粱 ”或“粮”,有粮食丰收之意。而“梁之栋”的“梁 ” ,是取其本义,是“栋梁”之“梁” 。梁家民,则显然是取“梁 ”的另一个谐音:“良” ,有“良家百姓”之意。再如吴垠,是以“吴 ”为“无”,取“一望无垠”之意,而吴忘我 ,则是以吴为“毋 ”,意为“毋忘我”,这类姓氏在起名字时有很强的随意性 ,所以要立求表意明确,容易引起歧义的字最好不用,以免带来纷乱。
语义不明晰型的姓氏 ,一般只用一个音节与后面的名字相配合,三个字的姓名实际上只有两个字的意义,内容显然简单 ,起名字时的构思也相对容易些。不过,这类姓氏中的一些姓氏,有时候也会显示出一定的语义 ,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
如:胡、董 、彭、杜、贾等姓氏。“胡风”的“胡”姓就有一定的构词能力,“胡 ”指塞外 、边疆一带古时的少数民族,后泛指北方,因而“胡风”一名就有了北风、朔风之音 ,又因“胡马依北风”之典而意丰。“董民声 ”中的“董” 氏,则取“懂”之义 。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