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姓名与避讳《姓名避讳亲人范围》

聚卜居13年前10

姓名与避讳《姓名避讳亲人范围》 姓名配对

  这是一则从三国时期流传至今的幽默故事 。

  有一天,张九和李九一个拿着一把韭芽 ,一个拎着一壶二锅头,去找老朋友王九喝几盅。正巧王九外出未归,只好让他的儿媳妇代为转告。

  王九回来后 ,儿媳妇对公公说:“张三三,李四五,一个提着连盅数,一个拿着马莲菜 ,来请公公赴宴席 。”王九听罢,一张老脸乐开了花。

  王老汉的媳妇搬弄如簧巧舌,将公公名字同音的字一一作了变换 ,既正确表达了意思,又避了公公的名讳,王老汉找了个深谙避讳之道的好媳妇 ,他,乐得其所。

  《辞海》“避讳 ”条云:“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

  避讳是我国人名系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 。“自殷以住 ,未有讳法,讳始于周。周人尊神之故,为之讳名。”可见 ,我国人名的避讳在周代已见滥殇 。目前,流行于人名学界的论调著遍地把避讳孤立地册封为中国人名系统的一大特产。其实,避讳在国外也曾有过不短时间横行霸道的历史,关于这一点 ,以及避讳的原因,作者本书别有论述,在此不作赘述。

  避讳始于周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 ”《礼记·典礼》载曰:“名字者不以国 ,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明文规定取各之避。后来 ,《左传》又作了一番夸张的引申,加上“不以畜牲,不以器帛”条款 ,正式宣言“六避” 。

  避讳分天子诸候死后的“公讳 ”和士大夫老百姓对尊者的“家讳”两种。周人虽明令“六避”,但并不十分严格,控制范畴也极为有限。“家讳 ”且不谈,条令条例规定的“公讳” ,周人似乎都不太放在心上 。例如“不以国”条,规定的是不以本国,外国则不讳 ,于是有了卫候郑 、陈候吴、卫候晋之类投机取巧之徒,但周贵为天子,是各国所共敬的 ,而《左传》襄公十五年,“晋侯周卒 ”,晋候名周 ,便是有意犯规了。另我国的思想家庄子名周,以“周”的国名为名,亦未见棍棒加身 ,只是他的不肖后辈中出了个汉明帝刘庄,硬将庄周的庄性从坟中挖出来,改以为严,把庄子叫了严子 ,庄子纵然百分地逍遥,冤魂化碟,恐怕也是只怆世之黑蝴蝶了。

  周朝据政 ,虽有天下一统之名,而无上下一同之心,诸侯各国 ,兵戈相见,冒上不韪者,大有人在。“世乱不知礼 ,”因而是“上有政策,下有计策 ” 。如“不以隐疾”条,晋成公名黑臀 ,楚公子名黑肱,郑庄公名寐生,均是有意无意与规条唱对台戏。再如鲁僖公名申,蔡庄公名甲午 ,都是不合“不以日月”条款的。周君自顾不及,哪有闲心思去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脑子,只好请史官斥以“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之训,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

  “周人以讳事神” ,在应讳的死人名单中,周天子无疑应发表在头版头条。事实上,《周礼》也规定 ,周王死后,宰夫要手摇木铎,高唱“舍故讳新”的命令。照说 ,周代朝庭中对“上讳”应该是十分谨慎的吧,然而且慢,翻翻历史,周朝自身也是频频越位的 。像周厉王名胡 ,周僖王名胡齐;周穆王名满,周哀王的子孙中有名王孙满的,都是触规之举。上引下效 ,上梁不正下梁歪,若说周朝行政不严,是怪不了别人的。

  历史的车轮总是要滚动的 ,滚动的过程中免不了要轧进一些横生歪长的杂碎,腐臭之如避讳,在周末实应随周之悼亡而寿终正寐 。然而 ,汉代以后,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儒家思想的受幸获宠,避讳之风却越刮越盛。应该说 ,避讳的真正根源,并非周礼,而是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道德观的偏房扶正。此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 ,避讳作为一种特有的人名文化现象繁殖枝蔓,常盛不衰,愈演愈烈 ,一直扬威至清朝最后一座皇宫关门大吉,才无可牵何地坐上了冷板凳 。

  汉以后的避讳,按不同级别分成三种形式。首曰“国讳 ” ,专避帝王;次曰“圣讳”,忌同圣人;三曰“家讳”,泽及个人的列祖列宗。如“国讳 ” ,汉高祖刘邦,汉代人避邦代以国字;姓氏中的邱本应为丘,因犯“先师孔圣人”“圣讳”被钦定为邱;杜甫母名海棠 ,乃不作咏海棠之诗;苏轼祖父名序,为文均将序改为叙,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历朝历代的讳制和讳禁张驰密紧 ,横陈竖列,实在难分泾渭,为读者阅读之便 ,本文将避讳方法分为改姓和改名两大类,别而叙之 。

  先说说避讳改姓。

  姓本不在避讳之列,先哲孟子曾教导说:“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 。 ”但在孟老尸骨未寒之际,避讳改姓之风即冒了头。战国时,宋武公名司空 ,姓司空的被迫改姓司功;晋僖侯名司徒,司徒便被改为司城。宋武公和晋僖侯乃避讳改姓的“头俑” 。

  春秋以下,人口繁殖 ,姓氏随之。那时提倡多生多育,因而王侯将相充斥,比比皆是,避讳改姓亦是越避越难避 ,越避越复杂。且论汉代,楚霸王项羽名籍,籍姓只好改为席;汉宣帝名询 ,荀询同音,荀姓只得姓孙,连他们的先人荀卿也被冠以孙卿 。汉代还有姓庆的 ,此前似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说:所幸汉安帝其父名庆,庆姓被改为贺 ,庆氏子孙不必“愧姓庆“,不知是否真该庆贺庆贺。

  唐乃盛世,歌舞升平 ,国泰民安,四方来朝,“饱暖生淫逸 ”,因而避讳之风大发。李姓一跨上宝辇 ,便明令天下,禁食鲤鱼 。鲤,河鲜之美味也 ,唐人因皇上姓李而食不甘味,只得“舍鱼而取他味者也”,冤莫大焉!唐太宗因叫了李隆基 ,于是以盛代隆,以本或根代基,姬基同音 ,姬姓都姓了周,若是皇上圣讳李隆杨,杨贵妃是否会改叫周贵妃呢!不得而知。玄宗的后代武宗和宪宗 ,一位名炎,避及啖,啖姓逼改为澹;一位名纯,竟避及淳于 ,淳于姓改为于,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宋元明清。唐后大朝乃宋,宋承唐业 ,亦承唐讳 。北宋大臣文彦博,先祖本姓敬,因避石敬璜讳 ,其祖父改姓文。至后汉,复姓敬。但到了北宋,又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讳 ,其祖父又不得不改姓文,敬字虽好,奈何“敬讳”难违呀!与文彦博腥腥相惜的同朝匡姓 ,为避赵匡胤讳而姓了主,不料宋徽宗又觉得老百姓姓主似嫌不敬,硬将主改为康 。幸好宋朝坐龙庭时日有限,康姓后裔才能得以姓归原主。

  皇上是真龙天子 ,喜则百花盛开,皇恩浩荡;怒则天动地摇,哀鸿遍野。若是龙颜不悦 ,什么缺德事都做得出来 。据传宋高宗一日翻阅批文,偶见一制置姓金名赋,望文生义 ,联想到金国之恶,如有梗刺喉,笔一举 ,给金边上添三点水,改为淦,一洗金耻 ,今日江西淦姓后代,多源于此。又说月中嫦娥,本名 娥,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就有“白兔秋复春 , 姮娥与许邻 ”之句,道尽 娥寂清之衰怨。宋真宗赵恒继位后,文人墨客向玉兔上了讨伐书 ,逼姮娥改名嫦娥,那怕你是阆苑仙芭,也要拉下来守人间规矩 。

  作者:钱亮星

本文为聚卜居作者聚卜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复制或篡改本文内容。如有引用他人作品,已经得到原作者的授权,并在文中进行了明确标注。特此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ubuju.cn/xing-ming-yu-bi-hui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