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
向南,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 、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氏子弟中有一名叫冯郝的 ,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 。一次,宋国内乱 ,其相惠施投奔了楚王,楚王打算庇护他,冯郝坚决反对。楚王为不伤害双方而采取了两面手法 ,一方面表示同意冯郝的意见,另一方面却暗自给惠施以封地。冯郝知详情后,愤而离去 。抛开冯郝的命运不论,冯郝当是楚地冯姓留史第二人。
向西 ,进入了陕西关中等地。神话传说中有一名冯长的人,居于骊山,善观天文之变 ,精于历算 。遗憾的是,冯姓在南方及西
部早期开发的业绩缺乏系统记载,只能透过重重迷雾而觅得一鳞半爪。
向北 ,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姓冯名亭,为人果敢而有谋。秦昭王四十五年 ,秦名将白起率大军伐魏,两军对战于野王,野王守备不敌而降 。由于上党地区与韩国的联系全系于野王一线 ,因此,野王的失败就使上党虚悬于外。
冯亭与部下及百姓商量后,决意背秦而举地归赵。赵、韩本是唇齿相依、地缘靠近的邻国,赵国一旦接受上党 ,便自然卷进秦 、魏之间的争斗,以赵、魏合力,秦军必不敢轻举妄动 ,从而保护上党百姓免遭茶炭 。果然不出冯亭所料,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大力支持下慨然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上党军民同仇敌忾以抗秦军,上党终于得以保全。但三年后,秦再派左庶长(秦第十等爵 ,掌兵权)王龅(h6)进攻上党,上党终被攻克。此间上党冯氏中有两支分别迁往秦与魏,并在秦汉之际大有作为 ,此为后话 。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 ”的千古佳话 ,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王朝统一前后,冯姓在上党地区的一支最为活跃 。前文已提及武安君白起伐魏,上党郡守冯亭纳地入赵受封华阳君 ,从而挫败了白起的东进妄想。冯亭的大智大勇,挽救了上党,从此 ,家族日隆,许多乡里亦归附之,从而形成了冯姓望族。
尽管冯亭有勇有谋 ,但关东六国已是夕阳残照,根本不可能持久抵御强秦的大统一趋势 。结果,就在上党献地后不久的“长平之战”中 ,华阳君冯亭与“纸上谈兵”的主将赵括均战死疆场,而其部赵卒40万除200人被“留报赵 ”外,统统被屠杀。从此,关东六国对秦再也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了。
冯亭战死后 ,其宗族亦分崩离析,大部分北上进入赵国腹地以避战祸,少部分仍留居上党。这一部分留居上党的冯姓人审时度势 ,看清了六国必然灭亡的趋势,转而”投奔了秦国,并为秦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著名者有官至右丞相的冯去疾 ,以及军事将领冯毋择、冯劫等。
秦汉时期
冯去疾是秦始皇的丞相。冯氏一门是秦王朝后期的重要柱石 。
秦始皇好巡幸各地,经常奔波在外,秦左相李斯平素多跟从始皇出外 , 留守咸阳都城的却总是右相冯去疾,始皇对去疾的信任与赏识由此可见一斑。而冯毋择 、冯劫亦得益于这种信任,都在秦军中担任高级将领。
始皇三十七年 ,嬴政皇帝生平最后一次出巡 。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者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 ,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
冯去疾等得知真相后 ,他们冒死向秦二世上书,揭露赵高等奸臣的罪行 。结果因进谏失败双双被下狱。在狱中,冯去疾、冯锄拒绝向赵高一伙奸佞屈服 ,为保持清白的名节,二人先后在狱中自杀。一代贤相 、骁将就这样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写完最后浓重而悲壮的一笔 。与这二人所不同的是,同时被下狱的左相李斯则暴露了其软弱、自私的本性 ,他被赵高等人百般戏弄、凌辱后腰斩于市井。
冯去疾 、冯劫被下狱不久,冯毋择率其他子孙隐姓埋名,潜逃他乡 ,下落不明,关中冯氏亦随之逃散殆尽。
相伴此起彼伏的秦末战争的大规模爆发,不可一世的秦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而上党冯氏入关的一脉 ,也随之销声匿迹。
汉承秦制,天下甫定 。冯姓经此番灾难,可谓元气大伤。在秦末战争、楚汉战争乃至汉初“无为而治 ”的一系列大变动中 ,史册中寻找不到冯姓的任何丰功伟绩。也许,这一段历史的沉默正孕育着冯姓的再度辉煌 。
汉代,冯姓姓氏的基本材料才得到最初步的整理 ,现今人们所接触的有关冯姓早期发展的资料,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成文、定性,并载入史册的。另一方面 ,这一历史时期冯姓“代有才俊”的良好族运也为这种整理提供了生动 、翔实的素材。可以说,汉代是冯姓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阶段性总结 。
汉代冯姓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冯姓郡望的逐步形成。两汉时期冯姓的分布基本上覆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所有重要区域,并且在一些地区 , 由于冯姓豪杰名士的大量涌现,形成了以冯姓为主体的聚族性居地。
汉代冯姓辉煌之发端者为安陵冯氏,其代表人物首推冯唐 。
汉兴置国,出于安全及施政考虑 ,实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政策:一方面为了充实关中人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六国宗室及大族豪门坐霸一方。汉廷访得代北冯氏为豪杰之后,于是特迁其大部再入关中 ,定居安陵。冯唐,正是生长于代北而后迁入安陵的 。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冯姓早期主要繁殖于今河南、陕西、河北 、山西等地,晋末“永嘉之乱”时开始大举南迁 ,先后迁入江苏、安徽、江西 、浙江等地。
北周至隋统一前后,仍是国家由纷乱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人口迁移-频繁 ,各姓族活动区域扩大的时期。以冯氏:著名郡望之一——弘农而言,西魏之宁州刺史冯宁被认为是弘农郡的开山之祖。早在西汉时代,冯扬便以“万石君”而名噪弘农 ,冯扬家人丁兴盛,有子八人,至冯勤一脉尤为荣宠 。因此,在冯宁之前 ,弘农冯氏已有人活跃在此地,可以认为魏地冯氏是弘农早期冯姓的直接起源。当西魏的冯宁刺史兴起之时,弘农冯氏已经完成其郡望的形成。
隋唐以来
至隋唐 ,已有南迁至福建省境的 。在这一不断繁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支派,大致有:出自山西上党冯氏 ,为战国赵华阳君冯亭后裔;出自河南颍川的冯氏,为东汉大将军冯异的后裔;杜陵冯氏系西汉左将军冯奉世后裔;长乐冯氏为宜都侯冯参后裔;京兆冯氏为燕王冯宏的后裔;弘农冯氏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后裔;河间冯氏为唐监察史冯师古的后裔。
唐宋时期,冯氏先后又有两次大举南迁 ,使冯氏分居于我国江南广大地区,明、清之际遍及全国各地。另据有关史料记载,山西代州冯氏始迁祖为明初冯有才第五代孙隆奄 ,今河南西平县冯氏,是明朝开国功臣,郢国公冯国用的后代,系明初迁入 ,至今已传二十四代,五百八十余年 。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